
人眼雖能感知數百萬種顏色,卻未必能準確區分它們。兩種略有差異的顏色可能看起來相同,而相同的顏色在不同視角和光照條件下也可能呈現差異。這給色彩溝通帶來了挑戰。對于設計師和制造商而言,無法精確識別和傳達色彩會使標準復制與差異檢測工作變得復雜。
為實現色彩的精準復現,制造商與設計師需借助量化顏色屬性并計算數值差異的方法。CIELAB(即CIE L*a*b*)作為一種設備無關的三維色彩空間,通過三個數值測量并比較所有可感知色彩。在此空間中,數值差異直接對應人類感官可辨別的變化程度。
CIELAB基于對立色理論,該理論表明人腦將視網膜輸入解讀為明暗差異(明度)及對立色對(紅/綠、藍/黃)的差異。此即色彩對立關聯原理——一種顏色不可能同時呈現紅與綠、黃與藍的特性。例如,你永遠不會看到“帶綠的紅色"。
什么是CIELAB色彩模型?
L、a、b色彩空間由HunterLab創始人理查德·S·亨特于1942年定義。Hunter的體系采用標記為L、a和b的坐標,這些坐標基于CIE 1931 XYZ色彩空間計算得出,旨在實現更佳的感知均勻性。1976年,國際照明委員會(CIE)基于Hunter體系創建了CIELAB模型作為改進方案。為區分兩者,CIELAB采用L*、a*、b*標記法。“CIE"源自該組織法語名稱:Commission Internationale de l'éclairage(國際照明委員會)。
Hunter L, a, b與CIELAB(L*, a*, b*)均基于對立色理論,該理論認為人眼通過對立色對感知顏色:
L軸:明暗對立,低數值(0–50)表示暗,高數值(51–100)表示亮。
a軸:紅與綠,正值表示紅色,負值表示綠色。
b軸:黃與藍,正值表示黃色,負值表示藍色。
理想的色階應保持均勻性,即單位色差在視覺上呈現等效,不受色相影響。實際應用中,無論是Hunter L, a, b還是CIELAB色階都無法均勻。Hunter色階采用對Y/Yn施加平方根函數來計算明度(L),這種方法會壓縮黃色區域的數值并擴展藍色區域的數值。相比之下,CIELAB采用立方根函數處理X/Xn、Y/Yn和Z/Zn,并在接近黑色時進行線性擴展。雖然這整體上提高了均勻性,但CIELAB往往過度擴展了色域中的黃色區域。兩種色標體系在測量和設定容差標準方面均有效。不過CIELAB通常能更貼近視覺感知。通過實踐,兩種體系都能支持對色彩值的直觀理解和交流。
CIELAB模型中的色彩計算
測量色彩時,需使用分光色度儀分析樣本。該儀器通過定向(45°/0°)或漫射(d/8°)幾何結構照射樣本,并以標準化方式收集反射光以確保測量精度。
分光色度儀記錄樣品的反射率(%R),即可見光譜各波長(通常為400-700納米)下反射光的百分比。這些數據經轉換為三刺激值,該值會考慮標準光源和觀察者函數。隨后三刺激值被轉換為L*a*b*坐標系。
在此三維系統中

L*值決定亮度,數值越高表示越亮,數值越低表示越暗。
a*值描述顏色在紅色(+a)與綠色(-a)之間的位置。
b*值描述顏色在黃色(+b)與藍色(-b)之間的位置。
當a*=0且b*=0時,顏色為中性灰色,其明度僅由L*值決定。
垂直L*軸范圍為0(黑色)至100(白色)。
這些數值在各行業廣泛應用。例如在食品工業中,L*可指示面包外皮等烘焙食品的明度,a*可測量肉類或番茄制品的紅色程度,b*則能反映奶酪或面食的黃色程度。基于CIELAB計算色差可實現精準的食品質量控制,確保外觀一致性并滿足消費者預期。除食品領域外,CIELAB值在塑料、紡織、涂料及印刷等行業同樣廣泛應用,以保障色彩再現的一致性。
CIELAB模型通過坐標系中的點來表示每種顏色,涵蓋無限可能。基于這些數值,通過額外計算可量化兩種顏色間的總色差ΔE00。
深入了解顏色測量
CIELAB等色彩模型能簡化規格溝通,保障生產一致性。HunterLab提供的分光色度儀專為精準測量與控制顏色而設計。立即聯系我們,了解我們的儀器如何助力您的工作。
電話
微信掃一掃